我們經常會看到各高校門口或者車站旁邊停著獻血車,各種”獻血有益健康,救人功德無量“等標語應有盡有,你是否也一次次熱血湧動,想要做一次活雷鋒。但是終究又是什麼原因讓你止步了呢?
是因為廣為流傳的「獻血對人體的傷害是你無法估計的」;「醫生絕不會讓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去獻血」等等說法對你的影響嗎?
那麼,獻血對人體到底是有益還是有害呢?
血液約佔成年人體重的7%,在人體中肩負著輸送氧氣、水分及養分的重要職責,也是人體完成各項生命活動所不可或缺的系統,素有「生命之河」之稱。血液各項複雜的功能,主要依靠四類成分完成:
除血漿外的血液成分,都來自於骨髓中造血幹細胞的默默付出。在基因的精確調控和體內激素的刺激之下,造血幹細胞會不斷分化成人體所需要的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並補充到血液中去。但對於短時間內失去大量血液的患者,造血幹細胞造血的速度遠遠不能滿足人體所需;而對患有地中海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等疾病的患者而言,體內的造血幹細胞無法正常工作,也會引起危及生命的貧血。對於這兩類患者而言,最好的方法無疑是直接補充血液或所缺的血液成分——也就是輸血。
(1)適量獻血可降低血液的黏滯度
當血液黏滯處於較高水平時,適量獻血,特別是適量捐獻血液中的有形成份,可有效地降低血液黏滯度,預防多種疾病。
(2)男子定期獻血可防癌
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男子獻血可以防癌,這是因為血液中含有大量鐵元素,而人體內鐵元素含量水平持續過高會促會癌症,定期獻血可有效地降低血液中鐵血素的含量,因此健康男子定期獻血可收到離癌的效果。
(3)中年人獻血可益壽
人到中年大多事業有成,經濟狀況良好,膳食也是味美質優,營養豐富,稍不留神,就會導致營養過剩、脂肪堆積和肥胖,特別是從事非體力勞動的中年人,此時如再不注意調整,就會出現血鐵、血脂等指標超標,血液粘滯度增高,動脈粥樣硬化等,從而誘發高血壓、冠心病、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癌症。
獻血可減少血液中的所有成份,減少比例最大的的是血鐵和蛋白,還可降低血液的粘滯度,使血液流速加快,健康的中年人在醫生指導下適量獻血或血液中的某種成份可以刺激骨髓等造血器官保持旺盛的造血狀態,不斷增加血液中年輕紅細胞的比例,提高機體免疫和抗病能力,預防疾病,延年益壽。許多醫療報告都深入探討過捐血益處這個主題,值得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拔牙或其他小手術後未滿半個月者,較大手術後未滿半年者;
婦女月經前後三天、妊娠期、流產後未滿六個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滿一年者;
感冒、急性胃腸炎病癒未滿一週者,肺炎病癒未滿三個月者;
痢疾病癒未滿半年者,瘧疾病癒未滿三年者;
近五年內輸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皮膚侷限性炎症癒合後未滿一週者;
上次獻血未滿半年者。
參考資料
- 捐血好處的全面科學解析
- 台灣血液基金會年度捐血報告
- 衛生福利部捐血者健康標準
- 國際輸血協會最新研究彙編
- 血液醫學期刊臨床實證專題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