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運動站

活力運動站聚焦運動與健康,分享科學訓練計劃、實用健身技巧及全齡段運動方案,涵蓋居家、戶外、健身房多場景。助你打破運動門檻,養成規律習慣,用汗水點亮活力生活,綻放健康光彩。

滑板種類怎麼選?5大滑板品牌評比+必學滑板動作+滑板教學技巧

滑板

嘿,滑仔滑女們!還記得第一次站上滑板的狼狼狽樣嗎?在臺北公館的自來水園區旁,信心滿滿地一踩…結果直接親吻柏油路,膝蓋破皮滲血的慘狀至今難忘(超痛!)。但神奇的是,那股不服輸的勁頭上來了,從此踏上這條「板不離身」的不歸路。今天就來分享這十幾年用瘀青換來的硬核經驗。

 滑板種類大解密:你的第一塊板怎麼挑?

說真的,當年根本搞不懂為何有的板翹那麼高,有的卻平平的。後來才懂,原來選錯滑板種類,就像穿高跟鞋去爬山一樣自虐!台灣常見的滑板種類主要分這幾大派:

 街式滑板 (Street Skateboard):

  • 特徵: 雙頭都有明顯翹起的板尾 (Kicktail),輪子偏小偏硬 (99A-101A硬度常見)。
  • 適合: 飛臺階 (Gap)、呎欄杆 (Grind)、在都市地形挑戰各種刁鑽地形。西門町電影公園、板橋435藝文特區滑板場常見高手出沒。
  • 個人看法: 最經典也最考驗基本功的滑板種類,但輪子硬,臺灣很多爛路震得你腳底發麻,手麻腳麻真的要習慣

滑板種類
長板 (Longboard):

  • 特徵: 板身較長 (通常超過90公分),輪子大而軟 (78A-85A超常見),穩定性一流。
  • 適合: 代步刷街 (Cruising)、高速下坡 (Downhill)、長距離平地滑行 (LDP)、還有超帥的舞板 (Dancing)。淡水河濱、高雄西子灣夕陽下刷街超Chill。
  • 吐槽點: 帥是真的帥,但扛著一塊大板擠臺北捷運…絕對是重量訓練!而且價格通常比街板貴一截。

滑板動作
巡弋板/交通板 (Cruiser):

  • 特徵: 尺寸介於街板和長板之間,通常有彈性更好的支架 (Truck) 和軟一點的大輪子。
  • 適合: 純粹享受滑行樂趣、短程通勤、校園穿梭。校園裡、巷弄買杯珍奶超方便。
  • 真心話: 臺灣路況救星!軟輪吃掉小石頭和裂縫的能力強太多,通勤代步的首選滑板種類

滑板教學
 小魚板 (Penny Board):

  • 特徵: 迷你尺寸 (通常22吋),塑膠板身,輪子小但偏軟。
  • 適合: 最後一哩路接駁、塞進包包帶著走、純玩票性質。
  • 殘酷現實: 非常非常不穩!新手別被它的可愛外表騙了,很容易摔到懷疑人生。我個人覺得CP值不高,除非你只是純收藏。
滑板品牌

我知道這些滑板種類介紹網路上都找得到,但重點是:別盲目跟風網紅用啥你就買啥! 問問自己:你想玩招式還是純滑行?常去滑板場還是刷爛路?預算多少?想清楚再掏錢包。

 裝備怎麼選?錢得花在刀口上!

挑完滑板種類,拆解滑板本體更重要。整板(Complete)適合初心者,但配件等級通常…嗯,你懂的。自己組(Blank)才能真的符合需求:

部件 材質/類型 新手建議 個人血淚經驗
板身 (Deck) 加拿大楓木(7層主流) 寬度:7.75″ – 8.25″ 別貪寬!8.0″以下練翻板動作靈活度差很多
支架 (Truck) 鋁合金 高度:選中高或高橋 低橋配大輪必卡輪!橋高跟輪徑要匹配,不然卡到懷疑人生
輪子 (Wheel) 聚氨酯 硬度:街板99/101A;長/巡弋板78-85A 硬度決定命運!通勤死硬輪,摔到你哭;玩招式太軟輪,拖累你起跳
培林 (Bearing) ABEC評級 (參考用) ABEC 5-7 足夠 別信ABEC越高越好,清潔保養比等級重要多了!

滑板品牌五花八門,新手很容易眼花。老實說,台灣滑板店自組的空白板(Blank Deck)CP值很高(像板橋的”Skateboarding Taipei”)。國際滑板品牌如Baker、Santa Cruz品質穩定但價格…嗯,錢包會痛。中國滑板品牌DBH(沸點)的整板是許多學生黨的初戀(包含當年的我)。近期台灣也有滑板品牌Formosa Skateboards冒出頭,圖面設計很有本土味,可以支持!

 新手必練!從零到有的滑板動作求生指南

承認吧,誰不是看著影片幻想自己能立刻Ollie飛過水溝蓋?現實是,光站穩滑直線就夠你練一周。別急,這些滑板動作才是你該死磕的基礎:

正確站姿與推滑 (Stance & Pushing):

  • 找到你的慣用腳 (Regular左腳前 or Goofy右腳前)。
  • 關鍵: 重心踩在前腳,後腳輕輕點推,不是大力跺地!身體微蹲保持平衡。練到能穩定滑直線50公尺不落地再談下一步。

滑板種類
 基礎轉向 (Turning):

  • 傾身轉向: 靠身體重心轉移帶動板子,超直覺。
  • 翹板轉向 (Kickturn): 用後腳壓板尾翹起前輪,快速轉向。練熟它,遇到突發狀況才閃得掉

煞車!保命技能! (Slowing Down/Stopping):

  • 腳拖煞 (Foot Brake): 把後腳輕輕放在地上摩擦減速。最安全實用的煞車方式,拜託一定要學會!
  • 翹尾煞 (Tail Scrape): 快速壓板尾讓尾端摩擦地面停住(傷板尾,非必要不用)。

我知道這些滑板動作很無聊,但跳過它們直接練Ollie?等著摔到送急診吧!在臺中綠園道看過太多慘案了…花一周扎實練好基礎,後面省下三個月養傷時間。

搞懂滑板教學資源:哪些真的有用?

網路時代,滑板教學影片多到爆炸。但你真的知道怎麼篩選嗎?

  • YouTube 大神:
    • Braille Skateboarding: 步驟拆解超細,英文好首選。缺點?有時過於美式樂觀,有些地形台灣根本找不到。
    • 陸地滑板: 中文解說清楚,動作示範標準。但影片節奏偏慢,急性子會想快轉。
    • 在地滑手頻道: 搜尋”台灣+滑板教學”,能找到更貼近本地場地和用語的內容。

線上滑板教學很方便,但致命傷是沒人糾正你的錯誤姿勢!你以為自己Ollie跳很高,其實可能連前輪都沒拉平(本人血淚史)。真心建議:

  • 找實體教學:

    • 台灣越來越多專業滑板場有駐場教練(如臺北南港極限運動公園、高雄Skatepark)。
    • 優點:即時修正動作、避免受傷、認識同好
    • 缺點:要花錢,而且教練素質參差,建議先旁觀一堂課再決定。
  • 找社群 (Skate Community):

    • Facebook社團、Instagram滑板Tag(如 #taiwanskate #台北滑板)是認識同好的好地方。
    • 臉皮要厚一點! 看到公園有高手練招,大方上前請教。多數滑手其實很友善(只要你不干擾他練招),幾句指點可能勝過你看10支影片。

滑板動作
解鎖你的第一個大招:Ollie 全攻略

好啦,我知道你等很久了!Ollie是街式滑板的靈魂滑板動作,沒它後面的招都不用談。但拜託,先確定你的推滑、轉向、煞車都穩如老狗再開始!

步驟拆解(找塊草地或抓著欄杆先練感覺):

  1. 站位: 前腳腳尖在板中間偏前橋螺絲處,後腳腳尖放在板尾正中央(重點:腳尖!不是腳掌)。
  2. 下蹲蓄力: 膝蓋彎曲,重心平均分布在兩腳,背部打直不要駝背(想像要跳起來)。
  3. 點板 (Pop): 後腳腳踝瞬間爆發下壓板尾點地(不是跺腳!),同時身體向上跳躍。
  4. 刷板 (Slide): 前腳在板尾點地彈起的瞬間,順著砂紙往板頭方向「刷」出去(帶動板子升起和平整)。
  5. 收腳滯空: 兩腳膝蓋往上提,身體保持平衡。
  6. 落地: 眼睛看板,膝蓋彎曲吸收衝擊力! 直直落地保證腳踝炸裂。

Ollie失敗大全(過來人的痛):

  • 板子完全飛不起來? 後腳Pop沒用力或時機不對,沒用到板尾彈性。
  • 板子轉圈圈? 前腳刷板歪掉,或肩膀身體轉向了。
  • 板子往前噴飛? 重心太靠後,Pop完身體沒跟上。
  • 後輪老是先著地? 前腳刷板高度不足或沒往前帶。
  • 卡到陰… 喔不,是卡輪? 輪子太大或支架調太緊,橋轉不開。

練Ollie的真理:摔! 摔到板子刮花,摔到褲子磨破,摔到路人側目。但每次摔完想想哪裡出錯,調整再試。我當初在永和四號公園角落默默摔了三個月,才換來第一個歪七扭八但離地的Ollie。記得戴護具,尤其護腕!(手腕撐地骨折不是開玩笑)

滑板教學
台灣滑板場巡禮:哪裡可以放心摔?

台灣這幾年滑板場建設進步很多(雖然還是被日本韓國海放)。整理幾個我常去或評價不錯的點,各有特色:

  • 北部:

    • 臺北極限運動訓練中心 (南港): 場地最大最專業,碗池、街式區、極限區俱全。高手多,新手別怕被笑,大家都摔過才練成的
    • 新北市板橋435藝文特區滑板場: 場地較小但交通方便,適合新手入門練習基礎滑板動作
    • 桃園市國豐滑板公園: 碗池設計有名,玩弧面的好選擇。
  • 中部:

    • 臺中綠園道 (市民廣場旁): 知名街滑點,地形豐富(矮台、斜面、平地)。假日人爆炸多,要注意路人。
    • 彰化溪湖滑板公園: 場地開闊,設施維護得不錯。
  • 南部:

    • 高雄Skatepark (高雄極限運動場): 老字號選手級場地,難度高但玩起來很過癮。
    • 台南市永大滑板公園: 較新的場地,適合基礎練習到進階。

溫馨提醒:去滑板場記得遵守場地規則(通常有告示牌),禮讓正在做線路的滑手。別坐在道具上休息或擋在起跳路線前! 這是基本禮儀。還有,帶水!帶水!帶水! 夏天滑到脫水中暑一點都不帥。

滑板品牌
滑板的現實面:燒錢、摔痛、還有…

別被那些帥氣影片騙了!真實的滑板生活是:

  • 燒錢: 板身會斷(尤其是練翻板招)、輪子會磨平、培林會進水卡死、衣服褲子磨破是日常。好的滑板品牌配件真的不便宜(但通常更耐用)。
  • 摔痛: 瘀青、擦傷、扭傷是標配。嚴重點可能骨折、韌帶撕裂。護具絕對值得投資,別鐵齒!我右手腕現在天氣變化還會隱隱作痛,就是當年沒戴護腕的業障。
  • 時間黑洞: 為了一個招練到天荒地老是常態。可能苦練一周,Ollie過立還是不穩。挫折感很大,但突破時的成就感也是無敵。
  • 旁人眼光: 在街上滑,歐巴桑的白眼、警察的關切(在禁止滑板區域)都可能遇到。找對地方滑,保護自己也減少紛擾。

那為什麼還滑?問得好。當你用盡全力終於成功解鎖一個練到快崩潰的滑板動作;當你和小夥伴在公園待到路燈亮起,互相笑對方摔得狗吃屎;當你單純享受風刷過耳邊的速度感…那種純粹的快樂,真的很難言傳。滑板不只是運動,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不怕失敗,不斷嘗試,為自己的進步負責。

滑板種類
 給新手滑仔的真心話清單

最後,濃縮這十幾年摔出來的幾點心法:

  1. 護具戴好戴滿! 尤其護腕、護膝。摔斷手不能打電腦寫報告比甚麼都慘
  2. 鞋子很重要! 買雙專門的滑板鞋(鞋底平、有加強磨損區塊),保護腳踝也提升控板感。Vans、Nike SB、Etnies、DC都有針對滑板動作設計的款式。
  3. 耐心是王道。 滑板沒有速成。每天練30分鐘,比周末一次狂練5小時有效。肌肉記憶需要時間沉澱
  4. 錄下自己練習! 用手機錄,回來慢動作看,比對教學影片,更容易發現問題(例如:刷板角度不對、Pop不夠力)。
  5. 找到同溫層。 一群朋友一起練,互相打氣嘲笑(?),進步更快,也更有動力。台灣各地滑板社群都很活躍。
  6. 尊重場地與他人。 愛護滑板場設施,在公共空間滑行注意行人安全。維護好形象,才能讓環境更友善。
  7. 享受過程! 重點不是你能做多難的招,而是那份自由和挑戰自我的快樂。別給自己太大壓力。

說了這麼多,不如現在就踩上你的板,去感受一下吧!記得,摔跤是滑板的語言,站起來是滑手的態度。 這條路上,你不會孤單。我們板場見!

滑板教學:從兒童課程到專業豚跳技巧、手指滑板入門、各類教學課程價格分析提供從基礎到進階的滑板教學課程,適合不同水平的學習者

滑板老司機快問快答

Q:台灣哪裡買滑板比較專業可靠?推薦的滑板店?

A: 強烈建議避開百貨公司運動用品店或純賣玩具的店!要找專業滑板店 (Skate Shop),店員通常自己就是滑手,能給你實在建議。北部的「Overload Skate Shop」(臺北)、「Skateboarding Taipei」(板橋);中部的「板庫」(臺中);南部的「Skate Rock」(高雄)都是口碑老店。這些店販售的滑板品牌通常經得起考驗,組件選擇也多。網路購買風險是無法實際感受板身彈性、支架轉向鬆緊度,除非你已很懂自己要什麼。

Q:作為初學者,應該先練平地動作還是直接挑戰滑板場的設施?

A: 拜託先紮實練好平地基礎動作!推滑、轉向、煞車,還有最重要的Ollie。直接衝去滑板場挑戰斜台或欄杆?99%是去當砲灰,摔得亂七八糟還可能擋到別人或受傷。滑板場設施是給你應用平地練好的滑板動作來挑戰不同地形的。想像一下,平地Ollie都跳不高不穩了,怎麼可能飛得上台階?把基礎打穩,再去征服地形!

滑板動作
Q:網路上滑板教學影片那麼多,如何判斷哪個教學方式適合自己?

A: 我的經驗是:找「步驟拆解最細」且「錯誤示範明確」的影片。好的滑板教學會把動作慢動作分解,告訴你每個階段的腳位、重心位置、發力點,更重要的是,展示新手常犯的錯誤(並解釋原因)。Braille Skateboarding 這點做得不錯(雖然講英文)。中文的「陸地滑板」教學也頗清晰。多比較幾支影片,找到講解邏輯你最聽得懂的那個教練風格。如果看影片練兩週還抓不到要領,別猶豫,花點錢找實體教練調整,省時又避免養成壞習慣。

Q:滑板每天需要練習多久才有效果?沒時間的人該怎麼安排練習?

A: 質量遠比時數重要!每天專注練習30分鐘,遠勝過周末亂滑3小時。重點是「刻意練習」:設定一個小目標(例如:今天專心練穩定的推滑轉彎,或Ollie的Pop感覺),重複專注做好那個環節。沒時間?利用零碎時間:通勤最後一段路用滑板代替(注意安全!)、午休找塊空地練個10分鐘基礎動作、晚上回家在車庫或走廊練靜止的Ollie腳位。持續性比單次量更重要。肌肉神經的連結需要時間鞏固,每天碰一下板子維持感覺很有幫助。

Q:台灣潮濕多雨,該如何保養滑板?特別是培林部分。

A: 台灣天氣真的是滑板殺手!絕對!不要!讓板身長時間泡水! 楓木板浸水會膨脹變形軟掉(報銷)。淋雨後,立刻用乾布擦乾板身(尤其板頭板尾側面)、支架、輪子。最嬌貴的是培林:

  • 雨後或感覺轉起來卡卡時,把培林從輪子裡拆下來。
  • 用去漬油(五金行有賣)浸泡,溶解舊油泥和髒污。
  • 徹底甩乾或用氣槍吹乾(務必完全乾燥!)。
  • 滴入1-2滴專用培林潤滑油(如Bones Speed Cream),別用WD-40!它會稀釋掉原本的油脂。 養成習慣檢查,培林保養得好,滑行順暢度和新買時差別不大。這點投資絕對值得
關於作者

我是小安,就是那個在健身房會突然拍你肩膀說「再撐五下」的瘋子。昨天帶團課又忘記關麥克風,跑去廁所哼《王妃》被全場聽到,學員現在都叫我蕭敬騰。

當教練七年,最愛看學員從「教練我想死」變成「再讓我試一次」。上個月有個上班族阿偉,第一次來連伏地挺身都抖得像地震,現在居然能跟老婆比賽誰平板撐得久。這種成就感比喝蛋白粉還上頭。

我課表很隨興。週二下午可能突然帶大家去河堤跑階梯,跑到一半買芒果冰一起吃。有人說我不專業,但減肥難道不能快樂點?上次用珍奶當獎勵,那群女生反而多瘦兩公斤。

器材永遠搞不懂我。上週示範引體向上,拉力帶斷掉摔個狗吃屎。學員笑到漏尿,我乾脆教他們怎麼摔得帥。運動本來就會出糗,繃著臉幹嘛?

討厭那種只會喊「加油」的教練。我會蹲下來跟你一起抖,喘得像條狗。有次陪學員做波比跳,兩人同時腿軟跪地,她說這比婚禮宣誓還難忘。

最近迷上把重訓編成舞蹈動作。深蹲加點扭臀,硬舉配上節奏,連六十歲阿姨都玩得開心。雖然被老闆警告這樣耗損器材,但看到有人因為好玩而持續運動,值得啦。

早上五點就醒,不是自律是睡不著。常跑去早餐店堵偷懶的學員,結果變成幫整間店員工拉筋。豆漿店老闆現在見我就躲,怕又被抓來練核心。

不相信什麼完美體態。我也有小腹,吃鹹酥雞會配可樂。但你知道嗎?昨天有學員說:「教練你動起來的樣子,讓我覺得運動是件很酷的事。」這比什麼六塊腹肌都重要。

運動不是修行,是生活。來找我不用穿名牌運動服,拖鞋也行。重點是動起來,流點汗,笑幾聲。說不定你會發現,原來自己這麼有力量。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